子宮肌瘤係女性最常見嘅婦科腫瘤之一,絕大多數都係良性,通常發生喺30至50歲嘅女性身上。好多香港女生聽到「腫瘤」兩個字就好驚,以為一定係癌症,其實子宮肌瘤同惡性腫瘤係完全唔同嘅。肌瘤本身係由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而形成嘅「腫塊」,多數情況下對身體唔會立即構成生命威脅,但如果長到一定大小,就可能對月經、懷孕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。
問題係:肌瘤好多時初期冇明顯表現,好多女性發現自己有肌瘤,往往係因為例行做婦科檢查或者超聲波時先被揭發出嚟。但有啲症狀其實已經係「警號」,例如經血突然變得好多、經期痛到頂唔順、下腹經常有墜脹感等等。
咁,子宮肌瘤會有咩表現?點樣先知道自己要警惕? 以下就會幫大家逐一拆解。
子宮肌瘤常見表現
1. 經血量增多、經期延長
子宮肌瘤最典型嘅表現就係月經量明顯增加,經常「經唔停」。
一般情況下,女性每次月經流血大約30–80毫升,但如果有肌瘤,出血量可能會超過100毫升,甚至要不停換夜用衛生巾。
有啲女生仲會出現血塊,經期由5–7日拉長到10日以上。
👉 解釋原因:肌瘤生長喺子宮內膜或者壓迫子宮腔,令內膜面積變大,加上子宮收縮唔好,就會令經血排得特別多。
2. 經痛加劇
有啲人本身冇乜經痛,但有咗肌瘤之後,經痛突然加重。
疼痛感可能唔止喺經期出現,有時平時都會覺得下腹漲痛。
有啲肌瘤如果影響到子宮血流,甚至會造成「缺血性壞死」,痛感會更加明顯。
👉 警號:如果經痛程度突然升級,由原本輕微變到要食止痛藥先頂得住,就要懷疑係唔係有肌瘤。
3. 下腹脹痛、墜感
肌瘤愈長愈大,就好似一個「異物」喺子宮入面,會令下腹有種脹漲地或者被壓住嘅感覺。
如果肌瘤大到成5–10厘米,甚至可以摸到小腹有硬塊,好似懷孕幾個月咁。
👉 常見描述:「成日覺得小腹頂住頂住」、「坐低覺得有壓迫感」。
4. 對膀胱、腸道壓迫症狀
子宮位置好接近膀胱同直腸,所以肌瘤一旦變大,就可能壓住周邊器官:
壓住膀胱:頻尿、尿急、排尿唔清,甚至夜尿多。
壓住直腸:便秘、排便困難,好似有嘢頂住。
👉 呢啲情況好多女性會誤以為自己有泌尿系統或者腸胃問題,其實可能係肌瘤作怪。
5. 貧血、頭暈乏力
因為經血量過多,好多有肌瘤嘅女生會長期失血性貧血。
表現為成日攰、臉色蒼白、頭暈、心跳快,甚至少少運動都覺得氣促。
👉 呢啲係「隱形危險」,長期貧血會令身體抵抗力下降,仲可能影響心臟功能。
6. 影響生育
部分肌瘤(特別係黏膜下肌瘤)會影響受孕同胚胎著床,增加流產風險。
有啲女生就算懷到BB,肌瘤都可能影響胎兒空間,甚至造成早產。
👉 所以對有生育計劃嘅女性嚟講,肌瘤影響更加唔可以忽視。
子宮肌瘤一定會有症狀嗎?
其實 唔一定。
有啲肌瘤好細(<2厘米),好多時冇明顯症狀。
有啲人即使肌瘤大啲,但生長位置唔影響子宮內膜,都可能完全冇異常。
所以,肌瘤唔等於一定有表現,但一旦出現經血多、經痛、下腹痛,就要高度警惕。
點分辨係肌瘤定其他婦科問題?
好多香港女生一見經血多或者腹痛,就懷疑自己係咪有肌瘤,但其實仲有其他可能:
子宮內膜異位症:經痛劇烈、經血多,常見於20–40歲。
子宮腺肌症:子宮內膜長入肌層,引起子宮腫大,經期量多又痛。
卵巢囊腫:下腹有硬塊,但經期未必異常。
👉 唔好自己嚇自己,最準確方法係做 超聲波檢查,幾分鐘就可以清楚知道係咪肌瘤。
子宮肌瘤檢查方法
1. 婦科內診
醫生透過觸診檢查子宮大小,有冇異常膨大。
2. 超聲波(B超)
最常見檢查,可以清楚睇到肌瘤嘅位置、大小、數量。
腹部B超:要飲水,膀胱充盈先睇到。
陰道B超:清晰度更高,特別適合檢查細小肌瘤。
3. 進一步檢查
核磁共振(MRI):遇到複雜情況先需要。
血液檢查:驗血紅素睇下有冇貧血。
子宮肌瘤係咪一定要治療?
唔係所有肌瘤都要開刀或者處理。醫生通常會按以下情況判斷:
細小、冇症狀:定期覆診監察即可。
有明顯症狀(經血多、腹痛):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。
有生育計劃:會建議先處理大嘅或者影響子宮腔嘅肌瘤。
治療方法包括:
藥物治療(控制症狀,未必可以消除肌瘤)。
微創手術(腹腔鏡、子宮鏡)。
子宮動脈栓塞(阻斷肌瘤血供)。
開腹手術(適合肌瘤太大或太多)。
香港女性常見疑問
Q1:子宮肌瘤會唔會變癌?
Q2:肌瘤可以自己消失嗎?
有啲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減少,肌瘤會縮細,但唔會完全消失。
Q3:懷孕期間發現肌瘤點算?
要由醫生評估,唔一定要即時處理,但要密切監測。
Q4:香港檢查同深圳檢查有咩分別?
香港私家醫院:流程快,費用大概$1,000–$3,000起。
深圳醫院:收費較平,約人民幣300–600元可以做到超聲波。
温馨提示:子宮肌瘤雖然普遍,但只要及早留意身體變化,就可以提早發現。經血突然增多、經期痛到難頂、下腹長期漲痛,呢啲都係潛在警號。
唔好自己亂估,最穩陣就係去做個婦科檢查+超聲波,幾分鐘就知有冇肌瘤。及早診斷、及早處理,先可以安心掌握自己嘅健康同生育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