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私密健康係一個成日被忽略嘅議題,唔少香港女性可能覺得「少少痕癢、少少漲痛」冇乜所謂,甚至當成係日常壓力或者身體周期嘅自然反應。但醫生提醒,其實子宮輕微脹痛、陰部反覆痕癢,都有可能係 婦科炎症 嘅早期警號。如果一拖再拖,隨時會演變成慢性炎症,甚至影響生育同生活質素。
今次我哋會同大家深入拆解:私處痕癢、子宮漲痛點樣分,咩情況屬於婦科炎症?有咩訊號一定要去睇醫生?仲會教大家點樣日常護理、預防問題惡化。
為何子宮漲痛+私處痕癢唔可以掉以輕心?
好多女性覺得,子宮少少漲痛,好可能只係經期前後嘅常見症狀;而陰道痕癢,有時以為係因為清潔唔夠、着緊身褲、或者天氣潮濕焗住咗。雖然以上情況都有可能,但如果 症狀持續超過一星期 或者 反覆出現,就應該高度懷疑係婦科炎症。
婦科炎症(例如陰道炎、盆腔炎、宮頸炎)通常由細菌、真菌或病毒引起,常見病原包括念珠菌、滴蟲、細菌性陰道炎等等。呢啲炎症如果冇即時處理,可能由下生殖道慢慢蔓延到子宮、輸卵管甚至盆腔,引致:
慢性盆腔痛:長期隱隱作痛,影響工作同生活。
月經不調:經期提前、延遲或經血量異常。
不孕風險:炎症破壞輸卵管環境,阻礙受精卵著床。
性生活痛楚:影響伴侶關係同心理健康。
5大婦科炎症警號
如果你最近有 子宮漲痛+私處痕癢,仲出現以下幾個訊號,就真係要小心,應該盡快去做檢查。
1. 白帶明顯異常
白帶係女性私密健康嘅重要指標。正常情況下,白帶應該係透明或乳白色,質地較稀薄,無明顯異味。但如果出現:
豆腐渣狀(常見於念珠菌感染)
黃綠色帶泡沫(滴蟲感染特徵)
灰白色+腥臭味(細菌性陰道炎)
呢啲情況都屬於 異常分泌物,好大機會係婦科炎症。
2. 子宮或下腹持續漲痛
唔少女性經期前後都會覺得子宮有脹脹嘅感覺,但如果 經期過後仍然持續痛,甚至伴隨腰痛、墜脹感,就可能係子宮內膜炎、盆腔炎或者卵巢炎。慢性炎症會令子宮周邊組織水腫,帶來長期隱隱作痛。
3. 陰部持續痕癢、灼熱
短暫痕癢可能同清潔習慣或內褲質料有關,但如果 痕癢持續一星期以上,甚至有灼熱感、腫脹或者紅腫,就唔可以再掉以輕心。念珠菌性陰道炎係香港女性最常見嘅婦科炎症之一,好多時就係以「痕癢+灼熱」為主症狀。
4. 小便異常
婦科炎症有時會影響尿道,導致:
小便頻密、急
小便時灼熱感
尿液渾濁
特別係滴蟲感染或者嚴重細菌感染,常常同尿道炎一齊出現。
5. 性生活出血或痛楚
如果喺性生活過程中經常覺得痛楚、甚至出血,唔可以單純以為係姿勢問題。呢啲可能係宮頸炎、子宮內膜炎,甚至早期子宮病變嘅徵兆。
常見婦科炎症分類
理解唔同類型嘅婦科炎症,可以幫助女性更清晰掌握病因。
念珠菌性陰道炎
特徵:豆腐渣樣白帶、強烈痕癢、灼熱感
成因:免疫力低、長期用抗生素、糖尿病
細菌性陰道炎
特徵:灰白色分泌物、有腥臭味
成因:陰道菌群失衡、清潔方式錯誤
滴蟲性陰道炎
特徵:黃綠色分泌物、有泡沫、痕癢明顯
傳播:屬於性傳染病,需要夫妻雙方一齊治療
宮頸炎
特徵:性交後出血、分泌物增多、下腹痛
成因:細菌感染、性生活頻繁或不潔
盆腔炎
特徵:長期下腹痛、腰痛、經期不規律
成因:炎症由陰道向上蔓延
點樣診斷?
香港或深圳嘅婦科檢查一般包括:
陰道分泌物化驗:檢測念珠菌、滴蟲、細菌比例
陰道鏡或B超:檢查子宮、卵巢有冇炎症或腫瘤
血液檢查:了解炎症指標、排除其他內分泌疾病
呢啲檢查過程一般唔算痛,費用方面,深圳私家診所大約幾百至一千蚊人民幣左右,香港私家診所可能要千幾蚊港幣。
婦科炎症嘅治療方法
根據唔同病因,治療方式會有所不同:
藥物治療
念珠菌:常用抗真菌藥膏或塞劑
細菌感染:口服或局部抗生素
滴蟲感染:夫妻雙方口服抗滴蟲藥
物理治療
部分慢性炎症可配合物理治療,例如激光、冷凍治療宮頸炎。
生活方式改善
保持私處乾爽、避免過度清洗
穿純棉內褲、避免緊身褲
增強免疫力(睡眠、飲食均衡)
日常護理與預防
唔好過度清潔:陰道本身有自淨功能,避免長期用藥用洗液。
內褲每日更換:用熱水清洗、最好晾曬太陽底下。
注意安全性行為:避免多伴侶、一定要用安全套。
調整生活習慣:少糖少酒,因為糖分過多容易令念珠菌滋生。
FAQ 常見問題
Q1:私處痕癢係咪一定係性病?
唔係。念珠菌感染、細菌性陰道炎都好常見,並唔等於性病。但如果有性行為史,又出現黃綠色分泌物,就要排除滴蟲感染。
Q2:婦科炎症會唔會影響懷孕?
如果炎症拖得太耐,擴散到盆腔或者輸卵管,的確會影響生育。所以一定要及早治療。
Q3:可以自己買藥塞?
唔建議。因為唔同炎症需要唔同藥物,錯用藥只會拖延病情。最好先檢查再按醫生指示用藥。
Q4:痕癢已經消失,仲需要覆診嗎?
需要。好多時症狀改善,但細菌仲未完全清除,容易復發。醫生會建議完成療程再驗一次。
溫馨提示:子宮漲痛、私處痕癢,雖然聽落去好似「小毛病」,但其實好多時都係婦科炎症嘅 警號。特別係當白帶異常、痕癢持續、下腹痛等多個症狀一齊出現,就唔應該再拖。
作為香港女性,我哋平日工作繁忙,容易忽視自己身體嘅聲音。但健康一旦出事,影響不單止係生理,仲會涉及心理同人際關係。建議大家:
有症狀就及早檢查
完整跟進治療
日常做好護理
咁樣先可以遠離反覆炎症,保持私密健康同生活質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