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處健康對女性嚟講非常重要,但係有唔少女士都曾經歷過 「下體灼痛」 嘅困擾。呢種情況未必係單純嘅清潔問題,背後可能涉及婦科炎症、感染,甚至慢性病變。如果長期忽視,除咗影響日常生活同性生活質素,仲可能導致反覆感染或者更嚴重嘅婦科問題。
咁點解私處會經常有灼痛感?又應該點樣檢查同處理?以下就由婦科醫生為你拆解常見原因同治療方向,幫助香港女性更清楚掌握私處健康。
私處灼痛係咩感覺?
好多女性形容私處灼痛,就好似「火燒」或者「熱辣辣」,有時仲伴隨痕癢、分泌物異常、異味、刺痛感,甚至排尿時加劇。部分人灼痛感會持續存在,部分人就喺排尿、行路、甚至坐下嘅時候先出現。
醫學角度,呢種症狀好多時代表私處黏膜或者尿道附近受到刺激或發炎,可能係細菌、真菌、病毒感染造成,亦可能係荷爾蒙、免疫力、過敏反應等因素影響。
常見原因一:陰道炎(細菌、黴菌、滴蟲)
最常見導致灼痛嘅原因就係 陰道炎。
細菌性陰道炎(BV)
成因:陰道內正常乳酸桿菌數量減少,壞菌過度繁殖。
典型症狀:分泌物灰白色、有魚腥味,性交後特別明顯,灼熱感可能持續。
念珠菌感染(俗稱「霉菌」)
成因:免疫力下降、長期用抗生素、經常穿緊身褲。
典型症狀:白帶呈「豆腐渣樣」,私處痕癢兼有灼痛。
滴蟲性陰道炎
成因:性行為傳播,係一種寄生蟲感染。
典型症狀:黃綠色泡沫樣分泌物、強烈異味,伴隨灼痛同性交痛。
👉 醫生提醒:陰道炎雖然常見,但唔代表可以自己亂用藥膏或者止癢產品。唔對症處理,往往令病情反覆發作。
常見原因二:泌尿道感染
好多香港女性工作忙碌,飲水少,加上香港天氣潮濕焗促,容易誘發 膀胱炎、尿道炎。
典型症狀:小便頻密、排尿灼痛、尿液渾濁甚至帶血。
女性因為尿道短,比男性更容易有細菌上行感染。
如果反覆發作,可能係腎臟結石、膀胱結構問題引起。
👉 小提醒:有啲女性以為「下體灼痛」一定係陰道炎,但實際上尿道炎都會引起類似灼熱感,要靠檢查先分清楚。
常見原因三:性病感染
部分 性傳播疾病(STD) 會以灼痛為主要症狀,例如:
生殖器皰疹(Herpes):初期會有細小水泡破裂,導致劇烈灼痛。
淋病、衣原體感染:常見於性活躍人士,會有尿道刺痛、分泌物異常。
👉 呢類疾病唔單止影響患者,仲會傳染伴侶,所以發現可疑症狀要及早求醫。
常見原因四:荷爾蒙變化
更年期女性 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,陰道壁變薄、乾澀,容易出現灼痛。
產後媽媽 因為荷爾蒙未恢復,加上哺乳期間雌激素低落,亦可能有類似感覺。
👉 呢種情況下,醫生可能建議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,改善黏膜健康。
常見原因五:皮膚病或過敏
接觸性皮炎:洗液、護墊、紙巾香料引起過敏,導致紅腫灼痛。
皮膚疾病:如濕疹、銀屑病都可能波及私處,令皮膚紅癢兼有灼熱感。
👉 如果每次用特定清潔用品後就出現灼痛,要懷疑係過敏反應。
醫生會點檢查?
當香港女性出現反覆灼痛,醫生通常會做以下檢查:
婦科檢查
檢視外陰同陰道狀況,有冇分泌物異常、潰瘍、水泡。
分泌物化驗
檢查細菌、黴菌、滴蟲等,確定感染種類。
尿液檢查
檢查有冇泌尿道感染。
血液檢查或性病篩查
如果懷疑係性病,會進一步抽血驗抗體或核酸測試。
治療方向
根據唔同成因,治療方式都會唔一樣:
感染性陰道炎
抗生素(細菌性)、抗真菌藥(念珠菌)、抗寄生蟲藥(滴蟲)。
注意療程要完成,唔好自行停藥。
泌尿道感染
需口服抗生素,並多飲水沖洗尿道。
避免憋尿,保持良好如廁習慣。
性病
針對病原體治療,並要求伴侶一齊檢查治療。
荷爾蒙不足
局部雌激素治療,改善陰道乾澀。
皮膚或過敏問題
避免刺激性用品,必要時外用藥膏止癢消炎。
預防建議
保持私處乾爽,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褲。
內褲用棉質材質,勤更換。
清潔適度,用清水或無刺激性清潔液。
性生活注意安全,避免多伴侶高風險行為。
增強免疫力,保持充足睡眠同均衡飲食。
FAQ
Q1:私處灼痛可以自行用止癢藥膏嗎?
A1:唔建議,因為止癢藥膏只能暫時舒緩,冇針對病因處理,反而會延誤病情。
Q2:點分辨係陰道炎定尿道炎?
A2:陰道炎通常伴隨分泌物異常同異味,尿道炎則以排尿痛、尿頻為主。最好交由醫生檢查確診。
Q3:如果經常反覆灼痛,係咪代表免疫力差?
A3:部分情況確實與免疫力有關,例如念珠菌感染,但亦可能係治療唔徹底或者生活習慣問題。
Q4:更年期婦女灼痛一定要用荷爾蒙藥物?
A4:唔一定,可以先改善生活習慣同使用潤滑劑,情況嚴重先考慮局部荷爾蒙治療。
溫馨提示:香港女性如果經常覺得私處灼痛,唔好單純當作清潔問題,因為背後可能涉及 陰道炎、泌尿道感染、性病、荷爾蒙變化 等多種原因。只有透過正規婦科檢查,先可以對症治療,避免反覆困擾。
醫生建議大家:一旦灼痛情況持續超過一星期,或者伴隨分泌物異常、異味、排尿困難,就應該盡快就醫,唔好自行亂用藥。及早處理,先可以真正保障私處健康,遠離反覆炎症同灼痛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