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香港女性可能都有試過,某一日沖涼或如廁時,突然發現外陰口附近有一點紅腫,甚至伴隨輕微痛楚。第一時間可能會諗:係咪發炎?定係普通敏感?需唔需要即刻搵醫生?呢啲疑惑非常普遍,但因為關乎私密部位,唔少人會覺得尷尬,選擇拖延或者自行買藥膏處理。不過,紅腫同痛楚背後嘅原因好多樣,從輕微過敏反應到婦科疾病都有可能。今次就同大家詳細拆解,點樣分辨情況、判斷風險,仲有何時應該盡快求醫。
外陰紅腫同痛楚嘅常見原因
1. 刺激或過敏反應
原因:使用咗含香料或化學成分較強嘅護墊、洗液、沐浴露,或者穿緊身底褲,導致皮膚受刺激。
特徵:紅腫位置通常範圍唔大,可能伴隨痕癢,痛感輕微,停止接觸致敏源後通常會逐漸好轉。
2. 毛囊炎
原因:剃毛、除毛後毛囊受細菌感染,或者因為出汗多、通風差。
特徵:常見一點或幾點紅腫,摸落去似粒細細嘅「暗瘡」,有時會痛,甚至有膿頭。
3. 巴氏腺囊腫/炎
原因:外陰口兩側有巴氏腺,當腺體出口阻塞,就會積液形成囊腫;若再合併感染,就會紅腫同劇痛。
特徵:紅腫位置多數偏近陰道口一側,早期可能只係無痛腫塊,但一旦發炎會明顯痛楚、行路坐低都覺得唔舒服。
4. 念珠菌或細菌感染
原因:陰道菌群失衡,最常見係念珠菌陰道炎。
特徵:除咗紅腫,仲會伴隨豆腐渣樣白帶、強烈痕癢;有時因為抓損皮膚而感覺痛。
5. 性病感染(如皰疹、梅毒)
原因:透過性接觸感染病毒或細菌。
特徵:
生殖器皰疹:初期係細細紅腫或水泡,破裂後會變潰瘍,非常痛。
梅毒初期:硬下疳表現為無痛潰瘍,但周邊可能有輕微紅腫。
點樣初步分辨情況?
女性自己檢查時,可以留意以下幾個方面:
紅腫大小:係似一點「青春痘」定係明顯腫塊?
痛感性質:壓痛、刺痛定係痕癢為主?
伴隨症狀:有無異常分泌物?帶唔帶有異味?有無發燒?
持續時間:一兩日後有無改善?定係越嚟越嚴重?
相關行為:近期有無剃毛、使用新護墊,或者高風險性行為?
簡單總結:
輕微紅腫+痕癢 → 可能係過敏或真菌感染。
紅腫似暗瘡+痛 → 可能係毛囊炎。
單側腫塊+劇痛 → 諗下巴氏腺囊腫/炎。
有水泡或潰瘍 → 謹慎考慮性病。
何時需要即刻睇醫生?
雖然部分紅腫屬於輕微問題,可以暫時觀察,但以下情況建議唔好拖延:
腫塊快速增大,坐低或行路都痛。
紅腫伴隨高燒,提示可能有急性細菌感染。
分泌物異常,特別係黃綠色、有臭味。
反覆發作,一段時間內經常出現。
懷疑性病,例如有水泡、潰瘍,或者近期有高風險行為。
專業醫生會透過婦科檢查、分泌物化驗、必要時超聲波,確定病因,再決定係外用藥、口服藥,定係需要小手術處理(例如巴氏腺膿腫要切開引流)。
香港 vs 深圳婦科處理差異
香港
醫療選擇:政府婦科門診輪候時間較長,私家診所收費偏高(一次診症約 $600–$1500)。
特點:醫療體系正規,但檢查等候時間可能較耐。
深圳
醫療選擇:私家醫院或專科門診多,價錢相對透明(一次檢查+藥物約 ¥500–¥1500)。
特點:檢查即日可做,適合急症處理;但香港人要留意選擇正規醫療機構。
日常預防與護理建議
保持乾爽透氣:底褲選擇純棉,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褲。
避免過度清潔:陰部清洗以清水為主,避免使用香料洗液。
注意剃毛衛生:剃毛器具要清潔,減少毛囊炎風險。
安全性行為:使用安全套,減低性病風險。
增強免疫力:充足睡眠、均衡飲食,避免長期壓力。
FAQ 常見問題
Q1:紅腫痛楚可以自行用藥膏?
A:如果懷疑係過敏或輕微毛囊炎,可以短暫使用溫和抗敏或抗炎藥膏。但若持續無改善,或者腫塊變大,就一定要睇醫生。
Q2:巴氏腺囊腫會唔會自己消?
A:細小囊腫有時會自行吸收,但若已經化膿,就需要醫生處理。
Q3:紅腫一定代表性病?
A:唔一定。性病通常伴隨潰瘍或水泡,而且多數透過性接觸傳染。如果冇高風險行為,可能性較低,但要透過檢查先確定。
Q4:有懷孕嘅時候發現紅腫,要特別擔心?
A:孕期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有念珠菌感染或巴氏腺炎。建議盡快求醫,避免感染加劇影響胎兒。
溫馨提示:外陰口一點紅腫同痛楚,唔可以掉以輕心。好多時只係輕微過敏或毛囊炎,但亦可能係巴氏腺炎、陰道感染,甚至性病。女性如果唔肯定原因,最穩妥做法係盡快搵醫生檢查,唔好靠自行亂用藥物。記住,私密健康影響整體生活質素,及早處理可以減少併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