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好多香港女性嚟講,「更年期」呢三個字總係有啲壓力。有人覺得係身體開始衰退嘅象徵,有人則憂心會有好多唔舒服嘅症狀出現。其實,更年期只係一個自然過程,代表卵巢功能逐步下降、荷爾蒙水平起落,令月經週期變得唔再規律。不過,經期延長或縮短究竟係正常轉變,定係隱藏咗其他健康問題,就要大家好好了解。
以下我哋就一齊拆解更年期經期變化,講解幾個常見情況,並提醒大家幾時需要睇醫生,避免忽視潛在嘅風險。
更年期係咩?點解會影響經期?
所謂「更年期」,通常發生喺 45 至 55 歲之間,但每個人身體狀況唔同,年齡可能會提早或延後。女性卵巢分泌嘅雌激素(Estrogen)同孕激素(Progesterone)逐步下降,令排卵週期唔再穩定。結果就係——月經週期開始縮短、拉長,甚至忽然幾個月無來。
簡單嚟講:
荷爾蒙唔穩定 → 排卵唔固定 → 月經變得唔規律。
卵巢功能逐漸減退 → 流量變少,直至完全停經。
經期延長或縮短嘅常見情況
1. 經期縮短
好多女性會發現,自己月經由原本 28-30 日一個週期,縮短到 21 日甚至更少。呢個主要係因為排卵不穩定,黃體期不足,令子宮內膜較快剝落。
感覺: 經期嚟得頻密,甚至一個月嚟兩次,令人覺得煩惱。
2. 經期延長
有時候,週期會拉長,由 30 日變成 40 日甚至更耐,甚至兩三個月先嚟一次。呢種情況亦係常見,代表卵巢排卵功能開始減弱,雌激素水平跌落,唔一定有危險。
感覺: 經期忽然遲到,好似「斷斷續續」,令人擔心自己會唔會已經「停經」。
3. 經血量改變
有人經血量變少,每次只係少量點滴。
有人則變得經血多,經期拖得耐,甚至持續七至十日。
呢啲情況都係更年期常見變化之一,但如果出血量異常大,就要小心,因為可能係其他婦科疾病。
幾種需要警覺嘅異常情況
唔係所有經期變化都可以用「更年期」解釋,以下幾種情況就要特別注意:
經血持續過多
每次要頻密換護墊,甚至夜晚瞓覺都滲漏。
出血持續超過 10 日以上。
→ 可能係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常,唔單止係更年期問題。
經期過長或持續出血
更年期女性偶爾週期拉長係正常,但如果持續幾個月不來,忽然又大出血,就要睇醫生排查子宮內膜增生或腫瘤。
性交後出血
如果有呢種情況,就唔能夠單純歸咎更年期,有機會係子宮頸病變,需要做抹片檢查(Pap smear)。
停經後再出血
更年期之後停經超過一年,再次出血,一定唔可以忽視,因為有機會係子宮內膜癌或其他婦科惡性腫瘤。
何時要睇醫生?
經期改變太頻密,影響日常生活。
出血量過多,甚至導致貧血。
停經後再次出血。
經期伴隨嚴重腹痛、腰痛,懷疑子宮或卵巢病變。
有婦科癌症家族史,擔心更年期變化背後隱藏風險。
一般嚟講,如果係單純週期延長或縮短,而身體冇其他不適,可以觀察。但一旦出血模式異常,建議即刻搵醫生檢查。
醫生可能會建議嘅檢查
當女性因為更年期經期變化去睇醫生時,醫生通常會安排:
婦科超聲波:檢查子宮內膜厚度、卵巢情況。
子宮頸抹片檢查:排除子宮頸病變。
荷爾蒙水平測試:檢查雌激素及卵泡刺激素(FSH)水平。
血液檢查:確定有冇因為出血過多導致貧血。
日常生活點樣應對更年期經期變化?
留意月經記錄
建議用手機 App 或記事簿記錄經期日期同流量,有助自己了解變化,亦方便醫生診斷。
保持均衡飲食
攝取高鐵食物(例如紅肉、菠菜),避免因經血多導致貧血。
多吃大豆類,幫助補充植物性雌激素。
運動與減壓
適量運動可以平衡情緒,減少荷爾蒙波動帶嚟嘅不適,例如失眠、潮熱。
定期檢查
即使冇特別不適,更年期女性都建議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。
FAQ 常見問題
Q1:更年期經期縮短係咪一定唔健康?
A:未必,係常見現象,但如果變得太頻繁,甚至一個月嚟三次,就要小心是否荷爾蒙失調或其他婦科問題。
Q2:更年期出血量忽多忽少,算唔算正常?
A:偶爾出現係正常,但如果持續經血過多,甚至出血不止,就要盡快睇醫生。
Q3:停經後出血一定係癌症?
A:唔一定,但確實係一個重要警號,必須檢查子宮內膜或子宮頸有冇病變。
Q4:更年期月經亂,仲會唔會懷孕?
A:有機會。只要未正式停經,仍然可能有排卵,所以如果唔想懷孕,依然需要避孕措施。
温馨提示:更年期女性月經週期延長或縮短,本身係一個自然轉變,代表身體逐步邁向停經。但如果出現經血過多、經期異常長、停經後再出血,就唔可以掉以輕心。
簡單記住:
正常變化 → 週期長短唔一樣,流量多少改變。
需要睇醫生 → 出血過多、停經後出血、伴隨嚴重腹痛或貧血。
每個女性更年期經歷都唔同,最重要係了解自己身體,定期檢查,保持健康嘅生活方式,咁樣就可以安心過渡呢個階段。